关于个人买卖虚拟币的合法性问题,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因为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可能会有不同的法律规定。根据现有的信息,我们可以小编建议以下几点:

1. 2023年之前的状况:

- 在2023年之前,个人买卖虚拟货币的行为通常是被视为合法的,只要这些交易不涉及其他非法活动,如洗钱或诈骗等。

- 虚拟货币本身并不是法定货币,因此它们不具备法定货币的地位和功能,但这并不直接导致个人买卖虚拟货币的行为违法。

- 例如,在2020年的一个案例(案号:(2020)浙03民终347号)中,法院认为个人买卖虚拟货币的行为是合法的。

2. 2023年的变化:

- 2023年出现了重要的法律变化。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表明,个人虚拟货币交易可能被视为无效。这一变化基于2017年和2021年的公告,这些公告限制了虚拟货币的交易活动。

- 根据指导性案例中的表述,比特币交易被认为可能扰乱金融秩序、影响金融稳定,从而可能被视为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

- 这一变化意味着在法律实践中,个人买卖虚拟货币的行为可能不再被视为合法。

3. 2024年的现状:

- 截至2024年10月1日的信息显示,买卖虚拟货币仍然是合法的,前提是不用于从事非法活动,如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或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等。

- 但是,考虑到2023年的指导性案例,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虽然有迹象表明个人买卖虚拟货币的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视为无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个人买卖虚拟货币的行为在多数情况下仍然被认为是合法的,只要不涉及其他非法活动。不过,鉴于法律环境的变化,建议进行此类交易的个人关注最新的法律法规,并考虑咨询专业法律顾问的意见。

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近日通报了一起涉及虚拟货币的犯罪案件。嫌疑人高某在网络上炒卖来源不明的虚拟货币,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抓获。据了解,高某在今年8月通过某直播平台接触到虚拟货币炒作信息后,下载了相关APP并绑定多张银行卡参与其中。尽管她清楚这些虚拟货币可能是非法所得,但仍为了赚取差价而继续交易。警方提醒公众不要因为贪图利益而购买低价赃物或协助洗钱,以免触犯法律。

女子网络炒卖虚拟币 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被拘

据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12月5日通报,信息化时代,买卖虚拟货币逐渐流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境外的虚拟货币平台进行交易,投资者在明知对方虚拟币来历不明,系非法所得的情况下,受利益驱使抱着侥幸心理,在网络上炒卖虚拟货币赚取不法之财,此行为将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11月30日,石狮市公安局宝盖派出所民警远赴大连,将在网络上炒卖来源不明虚拟货币,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高某抓获。

到案后,高某向民警供述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原来,今年8月,高某无意间在某直播平台上看到鼓吹通过网络炒作虚拟币就能快速赚钱的信息,直播者声称“日赚500不是梦”。高某一听心动了,通过扫描小视频中的二维码添加了一个叫“木子”的微信好友,在“木子”发来的网址上下载了相应的APP软件,并通过APP客服的引导,一口气绑定了自己和家人20多张银行卡。

高某在明知银行卡会因非法使用而被冻结资金的情况下,买卖虚拟货币从中赚取差价。高某本以为只要动动手指就可快速赚钱,不想没几个月让自己身陷囹圄。

目前,女子高某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近年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件常见诸报端,一方面是市民对该罪认识不清,法律意识较淡薄,另一方面是贪图赃物价格低廉,铤而走险,明知是来历不明的赃物,仍执意购买,或者明知是诈骗等形式获取的“黑钱”,仍通过转账等方式帮助洗钱,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警方提醒,切莫贪图利益去购买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无合法凭证的各类赃物,或帮助洗“黑钱”,否则钱没赚着,反倒身陷囹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匡小颖

编辑/董伟

来源:北京青年报-北青网